不能再以GDP的增長來論英雄

撰文◎許正仁(補教名師、高考三級經建行政及格)

壹、前言
  中國大陸2012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低於8%,是胡溫執政十年來最差的一年。2013年第1季與第2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7.7%7.5%,更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新低。面對GDP不再快速增長的困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認為:「只要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仍不宜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而應著力於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表示:「未來不能再簡單地以GDP的增長來論英雄,應該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選拔幹部的考核方法和手段。」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準的重要指標。在「發展是第一要務」理念引領下,過去中國上下各級領導幹部,無不積極地推動建設,因而帶動中國GDP的持續快速增長,也因此讓中國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何以面對GDP不再快速增長之際,卻相繼提出「不再以GDP增長來論英雄」的論點。是否意謂一味追求保增長與穩增長的「唯GDP論」,是到了該檢討的時候了?
  據官方統計資料顯示,6月份我國外銷訂單出現連續第5個月衰退,國內民間投資連5年大幅負成長,國內民間消費增幅則有限;今年15月「名目平均薪資」較去年同期減少0.76%,考量通膨因素後,「實質平均薪資」更減少2.16%,為史上第三大減幅,僅次於200809年金融海嘯時期,目前實質平均薪資還不如1997年水準,實質薪資倒退16年; 6月失業率4.14%,仍是亞洲四小龍最高,並較5月上升0.08個百分點,其中,2024歲失業率攀升至13.34%,等於每78個年輕人就有1個人失業。過去,有錢賺,「分配不均」可忍受;現在,賺不到錢,即使面對感覺上的「分配不均」,恐怕都不能忍受。
  為解決經濟困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推出包括寬鬆財政政策、寬鬆貨幣政策及結構性改革等「三支箭」;一般認為,能否讓日本經濟回春,其關鍵在「結構性改革」是否成功。但「結構性改革」的真正涵意,每個國家的定義或說需要,都不必然相同。以台灣來說,筆者以為,產業間與要素所得間的「分配不均」,是台灣最應迫切作的「結構性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習近平「不再以GDP增長來論英雄」的論點,或許正可提供須大幅作「結構性改革」的台灣,一個重新出發的契機。

貳、GDP的基本概念
一、GDP的意義
  一個國家的國內,在一定期間(一年或一季),所生產的最終財貨與勞務,按市價計算,價值的總和,稱為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astic ProductGDP)或國內總產值。國內生產毛額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準的重要指標。
二、GDP的計算方法
()由生產面來計算:
由生產面來計算,國內生產毛額又稱國民總生產,其計算方法是先將社會一至三級產業加以區分後,再把各產業的最終財貨總產值相加。即:
GDP=農業產值+工業產值(包括製造業、營造業及其他)+服務業產值(包括商業、金融保險及工商服務業、政府服務生產及其他)。……(1)
()由所得面來計算:
由所得面來計算,國內生產毛額又稱國民總所得,其計算方法是利用國內各種生產要素的所得來估計。即:
GDP=工資+地租+利息+利潤+間接稅淨額+折舊
=W+R+i+π+IBT+D……(2)
=國民所得(NI+IBT+D……(3)
又社會總所得最後都將被分配去消費、儲蓄與繳稅,所以GDP也可表為:
GDP=消費+儲蓄+租稅
=C+S+T……(4)
()由支出面來計算:
由支出面來計算,國內生產毛額又稱國民總支出,其計算方法是從最終產品購買者的支出面來估計。內容包括家計部門的消費支出(C)、企業部門的投資支出(I)、政府部門的政府支出(G)、貿易部門的貿易淨輸出(X-M)。即:
GDP=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C+I+G+X-M)……(5)
()國民所得等價三面觀:
國民所得等價三面觀,指由生產面、所得面、及支出面來計算,其值相等,即上述之(1)=(2)=(3)=(4)=(5)。茲以(4)=(5)引申說明如下:
C+S+T=C+I+G+X-M)……(6)
或(X-M=S+T-I+G)……(7)
(7)式說明若一國國內存在超額供給時,其對外將有貿易順差,而經常帳順差的過度累積,不僅會造成國內總體經濟失衡,亦會引發與其他重要貿易夥伴間的貿易摩擦,釀成國際議題。

參、以GDP的增長來論英雄的原因、作法與副作用
一、以GDP的增長來論英雄的原因
  經濟成長是指一個國家當年實質國內生產毛額(實質GDP)對比往年的成長率,若以YtYt-1分別表示t年及t-1年實質GDP,則t-1年至t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表為:G=Yt-Y t-1/ Y t-1
  經濟成長意涵決定一個國家自然資源稟賦、實質資本數量累積與質量提升、人力資本累積、技術水準提升以及制度環境改善等生產力之諸多因素的擴展與改善。支持經濟成長的人認為,經濟成長可以增加一個國家的財富,並且增加就業機會,是整體經濟景氣的表現。國際間通常也都以經濟成長的高低,來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準,進而排定經濟發展程度。
  「發展是硬道理」,是30幾年來在中國各級領導幹部間流行的真理,為謀發展,無不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般地推動建設。對於中國各級官員來說,政績考核的成績,能決定他們的進退升降,自然也就決定了他們的工作重心和努力的方向。在缺乏客觀量化評估數據時,由官方公布的經濟成長數字高低,自然就成為「論英雄」的參考指標了。
二、以GDP的增長來論英雄的作法
  讓GDP增長的方法,可透過需求面增加或供給面增加。茲圖示說明如下:
()需求面增加:
有謂「稅率、利率與匯率是促進經濟成長的原動力。」意即,想促進經濟成長,可透過減稅來刺激消費、或透過降息來刺激投資、或透過貶值來刺激出口、甚或直接增加政府支出。(詳如上圖說明)
(二供給面增加:
若透過自然資源稟賦、實質資本數量累積與質量提升、人力資本累積、技術水準提升以及制度環境改善等生產力之諸多因素的擴展與改善,將使國內生產毛額增長;同理,若油價上漲或工資提高,將使國內生產毛額減少。(詳如下圖說明)

三、以GDP的增長來論英雄的副作用
  由官方公布的經濟成長數字,雖然常是「論英雄」的重要參考指標,但諸如家庭主婦的勞務、地下經濟活動、財貨與勞務結構的變動、財貨品質的提升、生產技術進步的程度、外部性、休閒的增加、政府福利性支出、國民所得分配等影響國民福利的指標,都無法在GDP中顯示,故GDP其實只能衡量社會經濟活動的成果,並不足以可完全代表一個社會的經濟福利高低。尤其長期忽略經濟活動,對資源消耗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不但高估了GDP帶來的經濟利益,還誤導了社會,使社會忽視了因經濟發展而破壞環境引致的經濟損失,助長人們對資源的濫用或對環境的破壞。
  長期以來,中國執政當局的施政作為,就一直停留在「保八」的魔咒中。就像是資優生是否考滿分一樣,「保八」是否成功,也成為評論中國景氣走向的指標。給壓力,是逼出潛力的好方法,但付出的代價通常也相對高。諸如:所得分配不均、過度投資、產能過剩、房市泡沫、地方債泡沫、勞動人口減少、薪資水準上升、錢荒、融資成本上升、環境生態的破壞等,都難說服民眾對一味追求成長的支持。難怪習近平「不再以GDP增長來論英雄」的論點一出,竟能在一向觀點多樣的網絡評論中,出奇地獲得一致的支持。
  幸福指數,是測度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幸福程度的一套指標體系。最早使用「幸福指數」這一概念,並量化成為指標體系的是位於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的內陸國家不丹。雖然經濟相對落後,但不丹長期提倡以國民幸福總值(GNH)代替國內生產毛額(GDP),並強調心靈富足比金錢重要;因而在聯合國2006年發表的「全球快樂排行榜」中,不丹的國民幸福指數名列全球第8、亞洲第1;但受全球化衝擊,使民眾提升了對金錢的慾望,進而引申出財政短缺、失業率增加等現實問題後,其人民終於發現,原來所謂的「幸福」,跟他們過去想的不一樣。

肆、台灣的現況分析
  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經歷數十年「以GDP增長來論英雄」的洗禮後,台灣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檢討與改進的「結構性調整」問題。例如產業結構變動、工作機會消失、薪資停滯、所得分配不均、經濟不再快速增長等。茲列表分述如下:
一、生產面—服務業對GDP的貢獻扮演重要角色
  表()及表()為近5年來,台灣三級產業的產值、就業及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情形。由表中可知,無論產值、就業人數及對GDP成長的貢獻,服務業都扮演極重要角色。
()依產業分—產值與就業(單位億元、千人、%
年度
農、林、漁、牧業
工業
服務業
名目GDP
就業
名目GDP
就業
名目GDP
就業
產值
%
人數
%
產值
%
人數
%
產值
%
人數
%
97
2,018
1.60
543
5.24
36,648
29.05
3,773
36.44
87,486
69.35
6,038
58.32
98
2,153
1.73
552
5.31
35,896
28.92
3,683
35.47
86,077
69.35
6,149
59.22
99
2,245
1.64
551
5.19
42,317
31.00
3,838
36.16
91,964
67.36
6,225
58.65
100
2,506
1.81
542
5.06
41,187
29.76
3,892
36.34
94,708
68.43
6,275
58.60
101
2,604
1.87
544
5.01
40,287
28.97
3,935
36.23
96,181
69.16
6,381
58.76
資料來源:(1)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民所得統計表
     (2)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就業、失業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3)以下諸表,資料來源同表()

()依產業分—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年度
GDP  
成長率
農業
工業
服務業
貢獻
百分比
貢獻
百分比
貢獻
百分比
97
0.73
0.00
0.00%
0.08
10.96%
0.70
95.89%
98
-1.81
-0.04
2.21%
-1.33
73.48%
-0.35
19.34%
99
10.76
0.03
0.28%
7.23
67.19%
3.70
34.39%
100
4.07
0.10
2.46%
1.97
48.40%
1.92
47.17%
101
1.32
-0.06
-4.55%
0.33
25.00%
0.52
39.39%
說明:不含統計誤差及其他,所以農、工及服務業貢獻加總不等於GDP成長率

二、所得面—受僱人員報酬分配比例逐年降低
  (2)式說明社會總所得除了被分配給勞動者(獲取工資)、地主(獲取地租)、資本家(獲取利息)及企業家(獲取利潤)等要素所有者外(要素所得合計稱為國民所得),也被分配去繳間接稅及提列折舊。由(2)式與(3)式中,各要素所得佔國民所得比率,可看出社會總所得的分配是否平均。
  表()顯示,受僱人員報酬由81年接近52%逐年降低至近幾年的44%,同期間,營業盈餘則由29%提高至35%。可見社會總所得的分配是趨不平均的。
  表()顯示,近幾年的經濟成長,真正分配到勞動者的部分很少,甚至無法抵消最低生活費的增幅。
  表()顯示,工業部門薪資較高,且較接近平均薪資;而服務業則薪資較低,且較平均薪資低很多。
()國內生產與成本結構
年度
GDP
受僱人員報酬
營業盈餘
金額
百分比
金額
百分比
81
11,920,545
2,847,480
51.69
1,612,257
29.27
82
13,027,655
3,133,672
51.25
1,799,247
29.43
83
14,287,146
3,419,941
51.03
1,993,283
29.74
84
15,965,535
3,711,990
50.83
2,174,413
29.78
85
16,878,743
3,994,101
50.52
2,487,404
31.46
97
31,047,215
5,936,309
47.06
4,094,484
32.46
98
28,037,076
5,676,671
45.73
4,170,502
33.60
99
32,980,688
6,082,495
44.55
4,834,818
35.41
100
34,062,722
6,327,880
45.72
4,639,038
33.52

()工業及服務業薪資變動情形
年度
GDP
成長率
基本
工資
平均薪資
經常性薪資
最低生活費標準
(台北市)
金額
年增率
金額
年增率
金額
年增率
97
0.73
17,280.00
44,424.00
0.02%
36,423.00
0.24%
14,152
4.90%
98
1.81
17,280.00
42,275.00
5.06%
35,692.00
2.01%
14,558
2.86%
99
10.76
17,280.00
44,536.00
5.34%
36,343.00
1.82%
14,614
0.38%
100
4.07
17,880.00
45,749.00
2.73%
36,874.00
1.43%
14,794
1.24%
101
1.32
18,780.00
45,888.00
0.30%
37,346.00
1.28%
14,794
0.00%
                               
()工業及服務業名目薪資比較(元)
年度
工業
服務業
平均薪資
製造業
營造業
批發及售業
住宿及餐飲業
教育服務業
其他服務業
97
43,105
40,792
39,980
26,747
22,195
29,311
44,424
98
39,152
40,930
40,154
27,171
22,457
29,731
42,275
99
42,420
41,674
41,970
27,829
22,414
30,813
44,536
100
43,533
42,800
42,847
29,761
21,415
32,529
45,749
101
43,994
42,728
42,180
30,156
22,769
32,683
45,888

三、支出面—內外皆悶、失業率高
  表顯示,近5年消費、投資及外銷訂單年成長率,可說是「內外皆悶」。但影響台灣就業市場的「海外生產比—台灣接單但在海外工廠生產的比例」,卻履創新高(101年底到1025月都維持52%以上)。如表所示,近年來,製造業勞動生產力(95年為基期)逐年增加,但製造業受僱人員薪資(元/月)及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95年為基期),卻變動有限,甚而降低。
  由支出面來計算,國內生產毛額內容來自包括家計部門的消費支出(C)、企業部門的投資支出(I)、政府部門的政府支出(G)、貿易部門的貿易淨輸出(X-M)等。表()顯示各項支出對GDP成長的貢獻,以外銷部門最大。
()消費、投資、外銷訂單及海外生產比變動表
年度
消費
成長率
投資        成長率
外銷訂單
成長率
海外
生產比
97
-0.93
-12.36
1.7
47
98
0.76
-11.25
-8.3
47.9
99
3.96
21.12
26.1
50.4
100
4.56
-3.1
7.2
50.5
101
1.47
-4.19
1.1
50.9

()依支出分—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年度
GDP      成長率
消費
投資
政府支出
出口
進口
貢獻
百分比
貢獻
百分比
貢獻
百分比
貢獻
百分比
貢獻
百分比
97
0.73
-0.53
-72.78%
-1.67
-228.77%
0.10
13.09%
0.61
83.57%
-2.23
-305.93%
98
-1.8
0.43
-23.76%
-4.12
227.62%
0.46
-25.41%
-6.11
337.57%
-7.53
416.02%
99
10.8
2.28
21.19%
5.84
54.28%
0.05
0.46%
16.78
155.95%
14.09
130.95%
100
4.07
1.69
41.52%
-1.45
-35.63%
0.25
6.14%
3.30
81.08%
-0.28
-6.88%
101
1.32
0.79
59.85%
-0.77
-58.33%
0.05
3.79%
0.08
6.06%
-1.17
-88.64%

()就業市場統計指標
年度
失業人數
(千人)
失業率
%
製造業勞動生產力
95年為基期)
製造業受僱人員薪資
(元/月)
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
95年為基期)
97
450
4.14
106.02
43,105
97.31
98
639
5.85
106.62
39,152
90.55
99
577
5.21
125
42,420
79.42
100
491
4.39
129.28
43,533
80.3
101
481
4.24
128.34
43,994
82.28

伍、結論與建議
一、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高速增長,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人均收入達到15,000美元左右)後,最終停滯的現象。通常,被困於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特色為:1.投資比例低;2.製造業增長緩慢;3.產業多元化有限;4.勞動力市場狀況貧窮。理論上,台灣已是高度開發國家,不應再擔心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才對,但由以上分析,對照中等收入水平國家的特色,我們不得不高度懷疑,曾經是經濟模範生的台灣,是否也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台灣的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外需,外銷訂單衰退,加上內需(民間消費與投資)成長不振,都會使國內經濟「危機四伏」。導致出口訂單持續衰退的原因,於外,是美、歐復甦緩慢,以及台灣外貿出口順差最大宗的中國決定讓經濟減速;於內,是國內產業的設備更新投入嚴重不足,使整體製造業的競爭力下滑。導致國內消費不振的原因,簡言之就是「找不到工作又賺不到錢」;而導致國內投資不振的原因,則可能來自政府缺乏明確的產業政策。
  台灣過去低勞動和低生產成本的競爭優勢已不再,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在改善外銷訂單的流失問題上,除了要引進新工藝,尋找新市場,以保持出口增長外,台幣的「適度貶值」,也可於出口競爭力不可能馬上達成提升下,讓出口製造業廠商能夠暫時喘口氣;而如何在轉換為以服務業為主,製造業海外生產比又過高的產業結構中,提高受僱人員薪資,且提供更多工作機會,以擴大內需,應該也同等重要。
二、顧志耐倒U曲線

  顧志耐倒U曲線,是194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顧志耐所提出。主要在說明所得分配與經濟成長的關係。依據其研究結果顯示,國民所得分配的不均度隨經濟成長先惡化然後再改善,而成為倒U字型的現象。如圖()所示,圖中E點為倒U型曲線的頂點,稱為顧志耐拐點;顧志耐拐點代表所得分配已達最惡化程度,此時經濟發展的重點即應從效率轉為公平。能否改善收入分配落差,越過顧志耐拐點,是一個國家能否擺脫中等收入陷阱,躍居高收入國家的關鍵。
  吉尼係數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吉尼係數愈大,表示所得分配愈不平均,反之吉尼係數愈小,表示所得分配愈平均。一般認為,吉尼係數在0.240.36之間,皆為合理區間。如表()顯示,台灣的所得分配不均程度,雖尚未到惡化程度,但越過顧志耐拐點(約民國98年)後,經濟發展的重點理應從效率轉為公平,但觀察近年政府政策與總體數據,卻發現台灣的經濟發展不但效率低落,而且分配更趨不公平。顯然政府施政能力與品質,的確大有改進的必要。「不再以GDP增長來論英雄」的主張,聽起來很像「不再以分數高低來排成績」一樣;但我們要強調的,不是分數真的不再重要,而是「公平」與「平均」更重要。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在《不公平的代價》一書中提到:工作機會消失,經濟成長停滯,不是全球化必然的結果,是政府管理失能,政策失當;民主成為一元一票的機制,1%的富人對社會洗腦、綁架政府決策,犧牲99%大眾的生計;因此史迪格里茲用清楚的數據與說理,吶喊出我們共同的心聲:我們不能再坐視財團扭曲市場、只求其財富如滾雪球般膨脹。然而,在政治力量暗箱操作,人與人信任很低的社會中,要與既得利益者抗爭,又談何容易!

()所得分配情形
年度
GDP
成長率
最高所得組為最低分位組之倍(倍)
吉尼係數
92
3.67
6.07
0.343
93
6.19
6.03
0.338
94
4.70
6.04
0.340
95
5.44
6.01
0.339
96
5.98
5.98
0.340
97
0.73
6.05
0.341
98
-1.81
6.34
0.345
99
10.76
6.19
0.342
100
4.07
6.17
0.3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